Skip to content

HITSZ-OpenAuto/PHYS1001

Folders and files

NameName
Last commit message
Last commit date

Latest commit

 

History

37 Commits
 
 
 
 
 
 
 
 
 
 
 
 
 
 
 
 
 
 

Repository files navigation

大学物理

考试课

成绩构成 作业30% 期末考试70%

注意!从 2024 春季学期开始,《大学物理》课程安排有所调整,但仅更改了某些模块的讲授顺序,总体内容不变,因此将原「大学物理 IA」、「大学物理 IB」栏目合并为「大学物理」栏目。 鉴于部分资料中仍有「大学物理 IA」、「大学物理 IB」和「大学物理 II」等字样,为了避免新旧课程混淆,下面列出原《大学物理 IA》、《大学物理 IB》、《大学物理 II》课程和现在《大学物理 XA》、《大学物理 XB》(计算机与电子通信、自动化与电气工程、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等大类开设)以及《大学物理 IA》、《大学物理 IB》(材料、土木、化学等大类开设)的对照表。大家对照下表查找资料。 例如,原先《大学物理 IB》的笔记里,有关「振动与波动」的部分,就可供《大学物理 XA》的同学所用。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学分 主要内容
大学物理IA 大一春 4.0 运动与力、狭义相对论、电磁学
大学物理IB 大二秋 4.0 振动与波动、光学、热学、量子物理
大学物理II 大一春 4.0 运动与力、狭义相对论、电磁学、振动与波动、光学
大学物理XA 大一春 5.0 运动与力、振动与波动、狭义相对论、电磁学
大学物理XB 大二秋 4.0 光学、热学、量子物理
大学物理IA 大一春 4.5 运动与力、振动与波动、电磁学
大学物理IB 大二秋 4.5 光学、热学、狭义相对论、量子物理

教材

2023 级及以前

  • 物理学 上册 / 东南大学等七所工科院校编,马文蔚、周雨青、解希顺等改编–7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10,ISBN:978-7-04-053823-6
  • 物理学 下册 / 东南大学等七所工科院校编,马文蔚、周雨青、解希顺等改编–7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10,ISBN:978-7-04-053822-9

2024 级及以后

  • 大学物理学 上册 / 王少杰,顾牧,王祖源编–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2,ISBN:978-7-04-047011-6
  • 大学物理学 下册 / 王少杰,顾牧,王祖源编–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5,ISBN:978-7-04-047324-7

授课教师

前三者为原《大学物理 IA》《大学物理 IB》授课教师。

  • 马永辉
    • 授课风格:PPT,偶尔板书。
    • 2023年期末考试前公布了班上学生的平时成绩,除了个别不交作业的,大多数人都是29或30分。
  • 林国平
    • 用 PPT,几乎不用板书
    • 上课几乎是照着 PPT 念的,而且语调没有太大的起伏,很容易昏昏欲睡。
    • PPT 做的很细致,而且乐于回答学生问题(实际上他的水平很高)。鉴于 23 级开始和本部联考,他的消息是最灵通的,他的班级是最早了解本部相关消息的。
    • 不用听课,直接看他的 PPT 即可。习题课可以听一听,课后有问题直接找他询问即可。
  • 王永杰
    • 用 PPT,很少板书。
    • 2024 秋没有上课考勤过,仅最后两节习题课考勤。
    • PPT 念得比较细致,解释得其实也很清楚。但是因为语调没有什么变化所以听起来比较容易犯困。
  • 孙华锐
    • 原《大学物理 II》授课教师
    • 老师教学态度严谨、讲课条理清晰,平易近人,风格幽默风趣,疫情上网课期间,下课后老师会继续待在课堂给同学们答疑解惑,平时也会在 QQ 上给同学们解答问题,总之是一位非常认真负责的老师。
    • PPT中的知识点十分简洁凝练,层层深入,而且上面有许多例题辅助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课程以知识点教学及例题讲解为主。

关于考试

从2024年春季开始,深圳校区的大学物理与本部联考。 请注意本部试题结构上与之前的区别,本仓库将持续更新来自本部的试题资料,也欢迎各位贡献最新的试题。

2024 年和本部联考后,大物考试难度大幅上升,平均分保守估计降低了 15 分左右(以往 90 分进不去前 50% 的现在 80 分就能进 40%)。

2024 春季学期大物 XA 期末试卷结构为 10 题选择 + 10 题填空 + 6 题大题。2024 秋季学期大物 XB 期末试卷结构为 10 题填空 + 1 题推导证明 + 7 题计算 + 1 题设计与应用。

2024 秋大物 XB 考试考到了很多很偏的知识点,卷子大背诵且和物理思维毫无关系,鉴于本部期中考全是热学,且本部没有学习几何光学内容,上课花了大量时间的热学只考了 2 题填空题和 1 题推导证明题,量子物理和波动光学考了很多,而几何光学一题不考。

文 / Gaster,2025.1

学习建议

网课推荐

B站有一位专攻马文蔚大学物理的 up 黎光旭说物理,我极力推荐他的两个合集——上课前会复习旧知识,对新知识有概览、有详细推导;讲解形象,覆盖初学盲点,质量极高

大物 XA 课程合集 覆盖:

  • 运动学
  • 动力学
  • 振动与波
  • 相对论
  • 电磁场

大物 XB 课程合集 覆盖:

  • 光学
  • 气体动理论及热力学

但是大物 XB 课程的合集并没有 量子物理、光学-偏振 部分,我在B站也没有找到特别好的教学视频,欢迎补充~

文 / IcyDesert,2025.1

如果平时跟随进度学习可以跟着东北大学和东南大学的网课,这两个网课都是使用《物理学(第七版)》马文蔚等改编的教材(哈工深使用的教材),和上课内容一致。

东北大学的力学、电磁学、热学和光学都不错,而东南大学的可以补充东北大学网课中讲的不太好的振动与波动、相对论、量子物理部分。

大学物理马文蔚版-东北大学

大学物理马文蔚版-东南大学

不过 2024 年后换成《大学物理学(第五版)》王少杰等主编(本部使用的教材),对应的网课留待后人补充~

文 / Gaster,2025.1


大物虽然在和本部联考后大改,但是总体上还是大背诵,两学期大物要对物理学的各个领域都有一个入门级的学习,自然有很多公式定义定理要记忆(

大物 XA 中力学和电磁学思维量较大,力学需要正确进行受力分析,电磁场需要正确找到各个电磁量和力学量的关系,在高中基础上引入了微积分,这也是大物 XA 的难点所在。

大物 XB 思维量则小得多,一个直观感受是没有积分计算,只有简单的加减乘除,但是大物 XB 内容较散,光学、热学、量子物理各部分各成体系,并无很强的相关性。并且由于振动与波动、狭义相对论部分内容移至大物 XA 部分教学,本部加入了大量的原本不要求的内容和拓展应用内容,导致原本零碎的课程更加零碎。

虽然大物是大背诵,但由于和本部联考后难度大幅上升,我不推荐突击学习的,不论是大物 XA 还是大物 XB,都需要理解课本定理和推导的过程,在做习题的时候需要理解答案的推导过程,否则,面对期末考的大计算和大背诵还是很难对付的。

资料中清华题库和上交试题在难度上和哈工大的试卷难度都不相同,如果遇到难度过高的题目不要死磕,难度以课后习题和往年题为参考。

文 / Gaster,2025.1

↑突击学习真的很痛苦,但是我两学期都是突击的,甚至大物下突击学习两三周去考试、成绩还算不错——个例仅供参考!

在速通的语境下讨论:按我两个学期的感受,如果你能跟着黎光旭老师的合集学习并理解上课内容,那么对付大计算和大推导大概是没什么问题的,因为理解定理和习题练手正是黎老师的上课重点;如果你肯上压力,多花一点时间自己搞懂作业题,拿到高分也完全是有可能的!

文 / IcyDesert,2025.1


以下为原先大学物理IB文档中的内容,现在课程内容调整后,部分内容可能不适用,请各位注意!

大学物理IB 的教学内容主要为振动与波动光学热学量子物理

相比 大学物理IA,知识点会显得非常杂而不精,每一部分都讲得比较基础,但是加起来就会显得很多,以至于考前复习时感觉无从下手。

我的对策是多给自己留一些时间用来复习(对于 2022 级学生,大物IB 的期末考试是大二上学期的最后一门考试,有至少两周的准备时间),把物理公式记熟。 只要记得住公式和方程,考试时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可以用来练习的成套试卷并不多,因此珍惜每一次练习的机会,反复咀嚼不清楚的地方;清华题库中的题目难度偏高,不建议死磕。

文 / Maxwell Jay, 2024.3

  • 几何光学部分需要重视思路,理解光程差是解决几何光学问题的关键
  • 虽然考试是大背诵,但还是需要重视平时课堂上老师对问题分析和推导的过程
    • 能帮助我们打牢数理基础
    • 24 年 IB 期末考试考了薛定谔方程的推导过程,课上老师讲过,但我根本没复习这部分内容(

文 / psp_dada,2024.7.12

Releases

No releases published

Packages

No packages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