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282 lines (182 loc) · 15.8 KB

README.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282 lines (182 loc) · 15.8 KB

MentoHUST-OpenWrt-ipk

这是一个积累了很长时间的项目。从2014年起,就陆续在折腾这些东西,期间还自己写了一个基于OpenWrt的神州数码客户端802.1X Evasi0n,服役了大半年的时间,表现良好,内存占用小,工作效率高。后来,学校所有神州数码服务器全部换成了锐捷,导致我的项目失去了光彩,我又翻出了大名鼎鼎的MentoHUST,在反复折腾交叉编译和功能性修补过程中,有了这样一个版本。该版本非常适合于在OpenWrt的SDK环境下编译出MentoHUST的ipk包。

特点

  • 修复了原MentoHUST在shell下由于libiconv库编译或工作不正常导致的反馈信息乱码问题
  • 去除了libiconv库的依赖,加入了轻量级的strnormalize库,GBK to UTF-8转换良好
  • 去除configure等冗余文件,仅保留核心src源码文件
  • ./src/Makefile中使用通配符*指代libpcap版本,通用性更强
  • 无需手动配置环境变量,无需使用automake和configure生成所需Makefile
  • 重新完全手动编写./和./src/目录下的Makefile,保证编译的有效性
  • --disable-notify --disable-encodepass等配置,保证原汁原味
  • 无手动#define NO_DYLOAD补丁,使用动态加载库函数,ipk包更小,并且更容易编译

PreOperation

预备知识

这里的编译是指交叉编译。所谓交叉编译,简单地说,就是在一个平台上生成另一个平台上的可执行代码。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所谓 平台,实际上包含两个概念:体系结构(Architecture)、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同一个体系结构可以运行不同的操作系统;同样,同一个操作系统也可以在不同的体系结构上运行。 交叉编译通常是不得已而为之,有时是因为目的平台上不允许或不能够安装我们所需要的编译器,而我们又需要这个编译器的某些特征;有时是因为目的平台上的资源贫乏,无法运行我们所需要编译器;有时又是因为目的平台还没有建立,连操作系统都没有,根本谈不上运行什么编译器。

OpenWrt系统是基于Linux平台的操作系统,故我们需要用到Linux的操作系统平台进行交叉编译。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电脑不可能使用Linux操作系统,但又要交叉编译,怎么办呢?这时候就需要用到虚拟机了。

需要的工具

  • VMWare Workstation虚拟机工具
  • 一个Ubuntu Linux镜像(版本无所谓,笔者用的是15.04版本 x86)
  • OpenWrt SDK(不建议自行从网上下载,建议直接在Ubuntu中用git clone)
  • 本项目的源码

虚拟机的安装(Tips)

关于虚拟机,在这里不多赘述,仅提供一些Tips。如果对虚拟机完全不了解,建议不要继续观看本教程,先找百度谷歌充充电。

  • 推荐新手使用Ubuntu

虚拟机的Linux系统推荐使用Ubuntu,对于我们新手来说,这无疑是最适合于我们的系统,图形化的界面很贴心,基本操作上和Windows相差不大,可以较快的熟悉起来。

  • 务必安装VMWare Tools工具

使用VMWare Workstation装Ubuntu的时候,千万不要选择简易安装,这样在后面安装VMware Tools会非常麻烦。先建立一个空虚拟机,然后再用镜像引导安装,这样就比较好,系统安装好了之后再安装上VMWare Tools你会发现这个Tools有多么方便。其中最大的好处有二:系统分辨率的自动调整和剪贴板的无缝连接。就是说,不管文字或者文件,你在windows里面使用Ctrl+C复制后,可以直接在Ubuntu里面粘贴,反之亦然。这在后面将给我们提供非常大的方便。所以,VMWare Tools必须安装,切记。

  • 务必关闭Ubuntu系统屏保

还有一点需要提醒的是,安装好后,在右上角“系统”菜单的“首选项”中选择“屏幕保护程序”,然后去掉左下角的“计算机空闲时激活屏幕保护程序”,然后按“关闭”,这个窗口是没有“应用”或“确定”之类的,直接关闭它就会保存。用惯了WINDOWS的用户注意了。为什么要做这步呢?因为整个编译过程中有些步骤要等一段时间的,老是自动启用屏幕保护程序,然后还要重新输密码才能退出,也是麻烦事。开始的时候我忘了设置这一步,后来有一次把黑屏状态的虚拟机唤醒的时候,显卡瞬间崩溃了,虚拟机直接死机,然后编译了好久的数据丢失了,白白浪费了几个小时。这个教训也希望大家引起重视。

PreCompile

现在进入正题了,首先要做的是配置好SDK的交叉编译环境。

获取OpenWrt SDK

首先安装 subversion 和 git,两个应用广泛的源代码管理方案,在此需要这两个工具下载源代码,也就是svngit命令。其方法如下: 使用Ctrl+Alt+T组合快捷键打开终端,然后在左侧的Dock中,右键单击,将其锁定,方便以后打开。如下图:

terminal

打开终端后,在其中输入如下命令:

$ sudo apt-get update
$ sudo apt-get install subversion git-core

其中,sudo是linux系统管理指令,是允许系统管理员让普通用户执行一些或者全部的root命令的一个工具,如haltrebootsu等等。这样不仅减少了root用户的登录和管理时间,同样也提高了安全性。sudo不是对shell的一个代替,它是面向每个命令的。

apt-get是一条linux命令,适用于deb包管理式的操作系统,主要用于自动从互联网的软件仓库中搜索、安装、升级、卸载软件或操作系统。

这两条命令执行后,我们就可以用svn或者git命令获取所需要的源代码了。

但是,编译源代码还有一些必须的工具和依赖,在这里我们一并安上,这种东西不怕安多了,就怕安少了。执行如下命令: $ sudo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libncurses5-dev zlib1g-dev gawk flex quilt libssl-dev xsltproc libxml-parser-perl mercurial bzr ecj cvs unzip

下面就是来获取trunk版本的SDK了,执行命令: svn co svn://svn.openwrt.org/openwrt/trunk/ 也可以使用 git clone git://git.openwrt.org/openwrt.git

这里还是推荐git,如果你的git访问速度太慢,也可以用svn,或者使用SS代理。用下面两条命令配置好后,保持shadowsocks客户端开启就行了。

$ git config --global http.proxy 'socks5://127.0.0.1:1080' 
$ git config --global https.proxy 'socks5://127.0.0.1:1080'

shadowsocks的本地端口默认是1080,上面的设置只是开启https://代理。如果要用到git代理,请参看如何为 Git 设置代理?

cd到我们的SDK目录下,这就是OpenWrt开发环境的根目录。后面几乎所有的操作都是在这个目录下进行:

$ cd openwrt/

可以利用Ubuntu的自动填充,就是输入cd op然后按一下Tab键,就会自动填充为上面的命令。记住这一点,以后会经常用到,熟练使用自动填充会节约不少时间。

更新feeds

Feeds,也就是软件包列表,是在OpenWrt中共用位置的包的集合。运行以下命令即可更新内置软件包列表并链接到编译工具中:

$ ./scripts/feeds update
$ ./scripts/feeds install

如果网速不快,可能需要等待一段时间。静待其完成后,我们的软件包就被更新了。 从github上下载我已经开源的evasi0n软件包。 将我们的evasi0n文件夹直接放入trunk/package/目录下即可。

添加需要编译的第三方软件包(也就是我们的MentoHUST-OpenWrt-ipk),指定目标架构

这里说一下我的Makefile。 一个工程中的源文件不计其数,其按类型、功能、模块分别放在若干个目录中,Makefile定义了一系列的规则来指定,哪些文件需要先编译,哪些文件需要后编译,哪些文件需要重新编译,甚至于进行更复杂的功能操作,因为 Makefile就像一个Shell脚本一样,其中也可以执行操作系统的命令。

Makefile的语法规则并不算复杂,但是新手研究起来也很头大,也不能静下心来去花时间学习Makefile的写法。我虽然起初不会写Makefile,但是折腾了这么久之后,对于一个Makefile,已经不算什么了。于是github上包含了我写的Makefile,同学们可以直接编译。下个版本可能会发布自动从网上下载源码并编译的Makefile。

原始的mentohust编码转换是使用的libiconv库,这个库问题特别多,效率低,不方便编译,受802.1X Evasi0n项目的启发,我干脆摒弃了libiconv库,使用了strnormalize这个文件代替了它,一次性解决了编码转换问题。所以现在,Makefile里面再也找不到iconv的依赖了,现在mentohust唯一依赖的库就是libpcap,编译起来也是相当轻松了。

Makefile既然已经包括在源码中,那么我们可以开始配置我们的编译器了。使用命令:

$ make menuconfig

这个命令会启用图形化的选项,我们在其中进行调节即可。

我们一共要调整三个选项:

Target System Subtarget Target Profile

对于极壹,调整好后应该如下图所示:

HC6361

对于小米Mini,调整好应该如下图所示:

Xiaomi Mini

下面一步,就是把我们要编译的软件包含进去。

在Makefile里面我们已经知道,这个软件包是属于Network里的Ruijie,所以我们在主菜单中找到Network,回车进入

Network

找到Ruijie这一项

Ruijie

然后到这里

mentohust

这里不要按Y选中,Y选中是将其编译到固件中去,我们在这里不是要编译固件,而是要神州数码单独作为一个软件编译出来。所以我们按M键选中,将其编译为一个组件模块(Module)。

用M键选中后,我们用光标键右几次选中Save,保存后,再多次Exit,最终退出这个界面。

filename

finish-written

更新编译必需工具与工具链(编译依赖)

这一步是从官网上获取我们编译所需的工具(如编译器、链接器等),十分关键。不过,命令却十分简单:

$ make tools/install

即可编译并安装好我们所需的工具。

$ make toolchain/install

即可编译并安装好我们所需的工具链。

为了显示编译过程,我们可以在命令后面加上一个选项:V=s。即:

$ make tools/install V=s
$ make toolchain/install V=s

注意,V一定要大写。

不幸的是,我发现Tools和Toolchain的编译十分漫长,等待过程十分痛苦。这是因为需要从网上下载大量的文件,而这些镜像源都不是特别好。为了减少等待的时间,不妨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技巧。通过研究编译的过程我发现,所需的文件是下载并保存到openwrt目录的dl文件夹下的。通过实验,我发现这个dl文件夹可以移植,只要我们的OpenWrt SDK的版本是差不多的,我们可以直接将已经弄好的dl文件夹放在openwrt目录中,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时间。编译所需的dl文件夹我均已打包上传,请自行下载。

------------百度网盘------------

下载后,提取压缩包到openwrt 目录,然后可以删掉该压缩包。

同样地,不建议直接将形如http://downloads.openwrt.org/snapshots/trunk/ramips/OpenWrt-Toolchain-ramips-for-mipsel_24kec%2bdsp-gcc-4.8-linaro_uClibc-0.9.33.2.tar.bz2的这种文件解压后直接应用于我们的toolchain,因为省略了编译安装过程,后面可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错误。dl文件夹我已经提供给大家,Toolchain的编译已经不需要太长时间。不要因小失大。

Compile

首先,进入SDK目录,然后执行下列命令:

$ pushd package
$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KyleRicardo/MentoHUST-OpenWrt-ipk.git
$ popd

克隆该git库之后,请再次使用make menuconfig,在Network->Ruijie下面找到该软件包,检查是否已经用M将其指定编译为模块,保存,退出。下面可以开始编译了:

$ make package/MentoHUST-OpenWrt-ipk/compile V=s

如果顺利,编译完成之后就能在trunk/bin/YourArchitecture/packages/base中找到你的ipk包了。还包含其依赖的libpcap.ipk。如果你的路由器默认没有安装libpcap包,可以一并安装。

compiled-ipk

Install

将上面拷贝出来的mentohust及libpcap的ipk,用上面的方法,利用WinSCP上传到路由器的tmp目录。这个操作很简单,这里不再赘述。

使用快捷键Ctrl+P打开PuTTY,输入密码(默认是admin)回车后,来到如下界面:

putty

然后我们先cd /tmp/ 然后用opkg命令安装我们所需的软件包:

opkg install libpcap_1.7.4-1_ramips_24kec.ipk
opkg install mentohust_0.3.1-1_ramips_24kec.ipk

这时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 arch-error

遇到这种错误,需要修改/etc/opkg.conf文件,对于小米Mini,需要在其尾部追加:

arch all 1
arch ralink 200
arch ramips_24kec 100

这样就能正确地安装了:

libpcap

当然,mentohust也可以了:

mark

在有些比较老的路由器固件中安装,会有类似这样的错误:

//usr/lib/opkg/info/mentohust: line 4: default_postinst: not found Collected errors:

pkg_run_script: package "mentohust" postinst script returned status 127. opkg_configure: dnsmasq-full.postinst returned 127.

上述错误原因如下:

因为evasi0n是基于 trunk 代码编译,所以目前编译出的ipk 包默认带有 Package/postinst 脚本

#!/bin/sh

[ "${IPKG_NO_SCRIPT}" = "1" ] && exit 0

. ${IPKG_INSTROOT}/lib/functions.sh

default_postinst$0 $@

Package/prerm 脚本

#!/bin/sh

. ${IPKG_INSTROOT}/lib/functions.sh

default_prerm $0$@

而若不是最新编译的固件, /lib/functions.sh 中是没有 default_postinst default_prerm函数的,所以会造成 127错误。

临时解决办法: 在PuTTY中,键入如下命令并回车:

echo -e "\ndefault_postinst() {\n\treturn0\n}\ndefault_prerm() {\n\treturn 0\n}" >> /lib/functions.sh

注意,这是一条命令,是用echo命令将这段空函数追加到functions.sh文件尾部。 上述错误解决之后,终于可以愉快地安装mentohust了。

Usage

安装好后可以立即使用,配置文件在/etc/mentohust.conf,可以自行编辑。

关于mentohust的用法,想必不用我多说吧。我都已经帮忙帮到这一步了。这里提一下,mentohust未能智能识别路由器WAN口对应的网卡,请手动在mentohust.conf的末尾DHCP脚本中添加自己WAN口对应的网卡。最终脚本类似udhcpc -i eth1

最后,可以将mentohust添加到开机启动,怎么弄不用我多说了吧。

已知问题

  • mentohust未能智能识别路由器WAN口对应的网卡,请手动在mentohust.conf的末尾DHCP脚本中添加自己WAN口对应的网卡。最终脚本类似udhcpc -i eth1
  • 暂未加入init.d目录的mentohust脚本,可能下个版本加入。
  • 后续可能加入只有一个Makefile,通过自动从git下载源码进行编译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