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243 lines (167 loc) · 11.1 KB

08字节跳动面试题:2018年4月.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243 lines (167 loc) · 11.1 KB

字节跳动面试题:2018年4月

原链接早已失效(来源备注:https://xcqromance.top)

针对原作者最后版本,此页补充部分答案和涉及点。

内存管理方面(ARC、MRC、autorelease、autoreleasepool)

Runtime方面

消息发送 对象关联 方法交换等等

参考内容

消息发送

一个对象的方法像这样[obj foo],编译器转成消息发送objc_msgSend(obj, foo),Runtime时执行的流程是这样的:

  • 首先,通过obj的isa指针找到它的 class ;
  • 在 class 的 method list 找 foo ;
  • 如果 class 中没到 foo,继续往它的 superclass 中找 ;
  • 一旦找到 foo 这个函数,就去执行它的实现IMP 。
三级转发
+ (BOOL)resolveInstanceMethod:(SEL)sel {
    return YES;//返回YES,进入下一步转发
}

- (id)forwardingTargetForSelector:(SEL)aSelector {
    return nil;//返回nil,进入下一步转发
}

- (NSMethodSignature *)methodSignatureForSelector:(SEL)aSelector {
    if ([NSStringFromSelector(aSelector) isEqualToString:@"foo"]) {
        return [NSMethodSignature signatureWithObjCTypes:"v@:"];//,进入forwardInvocation
    }
    
    return [super methodSignatureForSelector:aSelector];
}

- (void)forwardInvocation:(NSInvocation *)anInvocation {
    SEL sel = anInvocation.selector;

    Person *p = [Person new];
    if([p respondsToSelector:sel]) {
        [anInvocation invokeWithTarget:p];
    }
    else {
        [self doesNotRecognizeSelector:sel];
    }

}

对象关联

参考内容

关联对象(Objective-C Associated Objects)给分类增加属性

//关联对象
void objc_setAssociatedObject(id object, const void *key, id value, objc_AssociationPolicy policy)
//获取关联的对象
id objc_getAssociatedObject(id object, const void *key)
//移除关联的对象
void objc_removeAssociatedObjects(id object)

id object:被关联的对象
const void *key:关联的key,要求唯一
id value:关联的对象
objc_AssociationPolicy policy:内存管理的策略

方法交换

参考内容
  • swizzling应该只在+load中完成。 在 Objective-C 的运行时中,每个类有两个方法都会自动调用。+load 是在一个类被初始装载时调用,+initialize 是在应用第一次调用该类的类方法或实例方法前调用的。两个方法都是可选的,并且只有在方法被实现的情况下才会被调用。

  • swizzling应该只在dispatch_once 中完成,由于swizzling 改变了全局的状态,所以我们需要确保每个预防措施在运行时都是可用的。原子操作就是这样一个用于确保代码只会被执行一次的预防措施,就算是在不同的线程中也能确保代码只执行一次。Grand Central Dispatch 的 dispatch_once满足了所需要的需求,并且应该被当做使用swizzling 的初始化单例方法的标准。

+ (void)load {
    static dispatch_once_t onceToken;
    dispatch_once(&onceToken, ^{
        Class class = [self class];
        SEL originalSelector = @selector(viewDidLoad);
        SEL swizzledSelector = @selector(devViewDidLoad);
        
        Method originalMethod = class_getInstanceMethod(class,originalSelector);
        Method swizzledMethod = class_getInstanceMethod(class,swizzledSelector);
        
        //judge the method named  swizzledMethod is already existed.
        BOOL didAddMethod = class_addMethod(class, originalSelector, method_getImplementation(swizzledMethod), method_getTypeEncoding(swizzledMethod));
        // if swizzledMethod is already existed.
        if (didAddMethod) {
            class_replaceMethod(class, swizzledSelector, method_getImplementation(originalMethod), method_getTypeEncoding(originalMethod));
        }
        else {
            method_exchangeImplementations(originalMethod, swizzledMethod);
        }
    });
}

KVO内部实现原理

参考内容

KVO是基于runtime机制实现的

  • 当某个类的属性对象第一次被观察时,系统就会在运行期动态地创建该类的一个派生类,在这个派生类中重写基类中任何被观察属性的setter 方法。派生类在被重写的setter方法内实现真正的通知机制
  • 如果原类为ClassName,那么生成的派生类名为NSKVONotifying_ClassName
  • 每个类对象中都有一个isa指针指向当前类,当一个类对象的第一次被观察,那么系统会偷偷将isa指针指向动态生成的派生类,从而在给被监控属性赋值时执行的是派生类的setter方法
  • 键值观察通知依赖于NSObject 的两个方法: willChangeValueForKey: 和 didChangevlueForKey:;在一个被观察属性发生改变之前, willChangeValueForKey:一定会被调用,这就 会记录旧的值。而当改变发生后,didChangeValueForKey:会被调用,继而 observeValueForKey:ofObject:change:context: 也会被调用。
  • 补充:KVO的这套实现机制中苹果还偷偷重写了class方法,让我们误认为还是使用的当前类,从而达到隐藏生成的派生类

Runloop方面

UITableView的优化手段方法

多线程方面(GCD、NSOperation居多)

SDWebImage源码分析

事件传递以及响应链

图片的解压缩

参考内容

在主线程的下一个 run loop 到来时,Core Animation 提交了这个隐式的 transaction ,这个过程可能会对图片进行 copy 操作,而受图片是否字节对齐等因素的影响,这个 copy 操作可能会涉及以下部分或全部步骤:

在将磁盘中的图片渲染到屏幕之前,必须先要得到图片的原始像素数据,才能执行后续的绘制操作,这就是为什么需要对图片解压缩的原因

  • 分配内存缓冲区用于管理文件 IO 和解压缩操作;
  • 将文件数据从磁盘读到内存中;
  • 将压缩的图片数据解码成未压缩的位图形式,这是一个非常耗时的 CPU 操作;
    • 解压缩后的图片大小与原始文件大小之间没有任何关系,而只与图片的像素有关
  • 最后 Core Animation 使用未压缩的位图数据渲染 UIImageView 的图层。

HTTPS通信过程

参考内容
  • 客户端发起SSL通信,报文中包含客户端支持的SSL的指定版本,加密组件列表(加密算法及密码长度)
  • 服务端通过SSL通信,将SSL版本及加密算法版本中的一组发送至客户端.
  • 服务端发送客户端Certificate报文,报文中包含公开密钥证书.
  • 客户端验证证书的合法性(颁发证书的机构是否合法,证书中包含的网站地址是否与正在访问的地址一致等),如果证书受信任,则浏览器栏里面会显示一个小锁头,否则会给出证书不受信的提示;如果证书受信任,或者用户接受了不受信的证书,客户端会生成一个Pre-master secret的随机密码串,并且通过接受到公钥加密.
  • 服务端会通过私钥解密出Pre-master sercret随机密码串,通过Pre-master sercret解密密发来的握手信息,并验证Hash是否与浏览器发来的一致.之后通过密码加密一段握手信息,发给客户端.
  • 客户端解密并计算握手信息的Hash,如果与Server发来的Hash一致,此时握手过程结束,利用对称加密算法进行加密.

需要了解的知识点

觉得整理的蛮不错,可以赞赏一下旺仔(收集整理不易,且赞且珍惜)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