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家人继续太浩湖雪场滑雪,我继续无所事事,写点东西:-)本篇是《思考智商的本质,指导教育和自我提升》系列文章的最后一篇,抛砖引玉讨论执行力的评估和培养。前三篇的链接:第一篇,第二篇,第三篇。硅谷的朋友大都是学霸,执行力已经超强。所以这篇文章不是针对这些学霸的,而是希望对还在提升执行力的人有点借鉴意义。
有了目标,收集了信息,调用了模型评估不同的选择,终于有个好的计划,剩下的就是执行。学得再好,计划再完美,没有行动也无法达到目标。所以必须扎实培养执行的能力:决定做的事,尽快安排专门的时间段专心致志的去做。
衡量执行力可以用数量化数据,我对执行力的定量化定义: 执行力=实际做到的/计划要做的 例如一周六天工作或者学习,每天早中晚三个时间段,每个时段2-4小时不等,可以划出一共18个执行窗口。 每个月提前用电子日历计划好每个时间段要做什么。然后每天按计划执行。每周,每个月完了后总结,看看是不是自己真正去做了计划中的事。如果所有时间段都在做计划中的事,就是100%的执行力。如果只有一半的时间窗口在做计划的事,就是50%的执行力。绝大部分人不会有100%的执行力,因为自控力不够,计划也会变。这个量化的定义只是给出个测量和提升执行力的方法和上限。
执行力的培养的根本还是自控力。自己能控制自己的言行,能按计划做事,说到做到,就是很好的执行力。 达到目的,做成一件事是一个受控的过程。越是复杂的事情,需要提前计划,然后监控执行的程度越高。主导的人如果没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其他人力物力资源也无法有效协调和调动。
所以一个人受教育程度基本可以从言行举止的自控程度来衡量。一个缺乏教育的人没有自控力,只会长期的放纵自己的欲望:贪玩,贪吃,享乐,说话不经大脑,乱花钱,游戏,赌博,酗酒,玩物丧志。。。,甚至吸毒。 这种人,如果自己不认识到缺点,你又没法改变他/她,离他们越远越好。
执行力的最大敌人是拖延症。 明明知道自己现在最该干什么,近期最该干什么,就是想方设法找借口不去做,拖着不做,或者老做边缘性的简单的事情。具体的例子是该写作文了,该背单词了,该读书了,就是没法开始。 这是个常见问题,有不少书籍帮助分析原因和提供解决办法。
我也有拖延症,说说几个我常用的减少拖延的技巧。
第一是在精力充沛的时候做事。人困了就不容易切换状态做事。这是一种天然的保护机制,提醒你该休息了。如果实在要在困的时候做事赶截止时间,一个办法就是定个闹钟小睡一会,脑力体力恢复了再做。
第二是换环境。学习工作是需要一个支持的环境的,在家里,寝室里,各种休息娱乐的设施,太多的干扰,不容易静下心来学习或者工作。 应该当机立断,背上书包去图书馆,教室去做事。这些地方,周围一堆安静学习的人,是很大的感染,也让你静下心来学习。
第三条是把困难的事情分成一小块一小块相对容易的事情分阶段做。比如写文章,对很多人是很难开始去做的事。 解决办法就是把文章分成章节或者段落,每次就专注写一段,或者一章。积少成多,最后整篇文章就写成了。
第四条是自我奖励。做困难的事的确需要耐力。耐力是消耗品,需要定时休息补充。例如学习了45分钟,一小时左右,就暂停10分钟,奖励自己做喜欢的事情,出去散散步,吃一颗巧克力,看十分钟笑话等等。然后再继续做事。休息也定个闹钟,免得休息过头。
第五条是固定时间做事。每天手机闹钟定一个时间,例如晚上吃饱喝足休息够了后,每天八点放下其他任何干扰,开始做重要的事情。坚持几天,就会变成习惯。习惯养成了,就容易切换状态专注做事。
第六条是大胆的把要做的事情的具体计划告诉周围的人。比如要学编程,就大胆的给亲朋好友说,说清楚要学什么,每天安排多少时间,最后什么期限要学到什么程度。说给别人听实际是一种隐形的许诺,是给自己压力。如果自己说了做不到,面子上很难看。就只好硬着头皮做下去,最后就成了。做啥事不敢提前对外说的人,会失去周围人可能的帮助。
第七条是不要一次就追求完美。又拿写文章为例,如果一开始就想写出好文章,压力会很大不敢提笔写,造成拖延。正确的方法是不管好坏,先行动做。初稿都是惨不忍睹的。一次次修改,补充,重新组织等等。多次迭代后,文章就慢慢有个人样。
第八条就是找同学,同事一起做事,约他人一起去学习或者工作。一般约了人,就会有压力,怕食言,最后起到督促自己按计划赴约做事。
第九条是通过打坐冥想,锻炼自己旁观自己欲望的能力,和“拿得起,放得下” 的技能。这个要点下一个小节单独详述。
按计划去执行其实很难,因为要做计划中的事情,实际上是两步:1. 放下当前的事情 2. 切换去做计划的事情。整个过程需要当事人到计划的时间了就果断的放下一件事(游戏,追剧,吃零食,聊天等等诱惑很大的事),然后又能果断的拿起另一件事(经常是苦差事:例如读书,写作,干活)。普通人因为明显的原因,很难利索的做这种切换。能做成事的人,要么天生有这种拿得起,放得下的本事。要么通过后天的训练,例如打坐冥想,而学会这个本事。
我读博士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压力很大。为了减少压力,迷上了学佛。各种佛经例如 金刚经,华严经,地藏经,都打印出来读。也尝试各种修炼门派,净土派,观音,念阿弥陀佛。我的理解是佛教修炼就是通过打坐念经,帮助减弱各种本能反射性反应的一种方法:让六根清净,不去攀缘心中无穷的欲望和喜怒哀乐。六根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为六根清净,它比喻已无任何欲念。
我的打坐冥想练习法是盘腿,手心向上拈花指,坐直脊柱,轻轻闭眼,专注呼吸,同时默念阿弥陀佛(具体念啥无关紧要,就是要没有意义的东西就行),减少心中的念头,或者想象面前有蜡烛,不喜不悲的看着它,或者干脆做旁观者旁观自己脑中的念头:做到让念头来之不拒,去之不留。要诀是身心怎么放松怎么好。当时我打坐的体验越来越深,可以进入身忘的状态,就是感觉不到了自己身体的存在,感觉身体和环境融为了一体,也没有了上下左右的空间感,或者何年何月的时间感。当然更没有烦恼和忧愁。的确很喜欢着迷这种感觉。
海外的留学生有个常去的网站 mitbbs.com,上面专门有个佛道儒的版面,我曾经是上面的活跃分子。里面有几个高人。我一天私信其中一个高人,都说好去拜师学艺,准备彻底脱离红尘了。后来觉得逃避尘世的压力是逃兵。看到一种折中办法:入世修炼的居士们一方面拿得起尘世的责任,在各行各业都做到最好,又能在想放下尘世烦恼的时候完全放下。我于是决定做一个入世修炼的人,在负担生活的责任和自己能彻底放松之间达到平衡。佛教对很多高学历的人有很大的吸引力,佛经里面有不少大智慧的逻辑和语句。后来网上发现国内不少清华北大的硕士博士也有出家的。我表示理解,不过觉得走向了极端。我差点也变成其中的一员。
这段经历对我个人的益处就是学会了旁观自己脑中的各种念头。不会再本能的被这些念头牵引去做事。这些念头可以是玩耍的心痒痒的瘾,或者纠结生活工作中的某种欲望。以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自己,可以提醒自己克制欲望,丢下它们。然后及时的去做该做的事情。
打坐除了放松大脑,锻炼自己觉察自己的念头,放下各种烦恼欲望,对身体健康也很有好处。人在非常紧张的学习和工作的时候,身体会把全部资源投入到应付当前紧迫的任务,免疫系统都减弱甚至暂停,顾不上保护身体。人在彻底放松后,资源才会重新分配回到免疫系统,身体自然进入修复状态。所以好多人一闲下来反而生病了。其实是放松后身体的免疫系统才能对各种损伤产生对应的病理反应。平时大家都是高负荷运转,偶尔锻炼自己脱离一切欲望和烦恼,有各种好处。例如保证健康,降低压力,提升思维敏捷度,提升工作效率。
后来发现越来越多高层次的成功人士也在提倡冥想打坐。例如全球首屈一指的新闻媒体大亨 鲁伯特·默多克, 福特公司总裁 Bill Ford, 美国电视脱口秀主持人,最具影响力的非洲裔名人之一,Oprah Gail Winfrey。世界500强公司中不少给员工提供冥想的课程,包括谷歌,美国在线,苹果公司。苹果公司创世人乔布斯曾经印度游学,学习打坐冥想。桥水公司的 Ray Dalio也是冥想的热情的提倡者,他的员工学冥想买的书籍和参加的培训班,桥水公司都可以报账。他宣称冥想可能是他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没有之一。他说冥想帮助他发掘大脑的创造力。
“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 has probably been the single most important reason for whatever success I've had,” says Ray Dalio
Dalio推荐的是 Roth的书籍, “Strength in Stillness: The Power of 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 中文大概翻译是 超觉静坐。
百度百科上的简单介绍如下: “ 超觉静坐也称为“超脱性入静”,是禅修的一种手段,是由印度Maharishi Mahesh Yogi所发展起来的一种瑜珈术。传统的“超觉静坐”只能个别传授,具体做法包括:静坐、闭目,默念“字句”以排除杂念。一般是在早饭前和晚上各练习20分钟。由于在整个习练期间,习练者要心中默念字句或声音,从这一点上看,它受到佛教思想的重大影响。
“超觉静坐”被认为是一种能使人增加能量、降低应激水平、有益身心健康的一种锻炼方法。从生理变化上看,“超觉静坐”与醒觉、睡眠、梦和催眠状态不同。习练后,人的紧张水平会降低,心率变慢,血压下降,耗氧量减少,脑电图中α波增多。有的人认为从事20分钟的习练所体验到的好处胜过一次深度睡眠,它具有重新产生力量并保护身体免受消耗的作用,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愉快的、无忧无虑的放松状态。但,极端焦虑、抑郁及某些精神病患者,不适宜进行这种训练。
超觉是指人的思考活动完全停止,而只有清醒的纯意识存在,佛学上称为“第四意识”或“纯净意识”。在“纯净意识”里,任何思想与物质都不存在,人体感觉处于一种超越时空的状态。禅学称这种状态为“空的境界”或“无我的境界”。玛哈里施的“超觉静坐”就是让人们忘记自己,这并不是失去记忆,而是意识回归心灵深处,体验完全没有思想活动的感觉(即纯净意识)。体验纯净意识时,呼吸变得柔和,身心进入深度休息,整个身体完全松弛,但内心的意识仍然是清醒的。“
我本人没有练过这种方法。不过看起来和佛教的传统打坐很类似。有兴趣的可以谨慎的尝试一下。打坐冥想最好先去咨询医生,然后有专业人士陪同指导,上个培训班,防止出意外。
喜欢读书的可以读读关于冥想的书,微信读书里我随便搜索了一下,就找出7本,下面按阅读人数排序列出来:
- 《冥想》 斯卡迷 拉玛 2.4 万人阅读
- 《只要会呼吸,就能做冥想》托宾 布莱克 8721人阅读
- 《冥想的力量》 斯卡米 阿迪斯瓦阿南达 8064人阅读
- 《用安静改变世界:如何科学又艺术地冥想》 拉塞尔 西蒙斯 2670人阅读
- 《感觉累了,就冥想吧》 李上卿 2460人阅读
- 《冥想:唤醒内心强大的力量》 肖文建 2409人阅读
- 《冥想,是放松的开始》 张漫 1708人阅读
思考智商的本质应该是很有意思的一个思维练习。不同的人对这个话题肯定有不同的见解。欢迎朋友们一起来讨论这个话题。有了好的共识之后,我们可以一起研讨如何改进现有的教育体系和更有效的自我提升。
我目前的看法是应该学习智能化系统的核心功能模块(包括目标设定,学习,建模,感知,预测,决策,执行),然后借用每个模块的最新的研究成果(主要是模型+算法),应用到人的能力提升上。教育娃娃,提升自己,都可以从智能系统的核心模块着手逐一提升。长远看,穿戴或者植入式智能系统可以和人紧密结合,大大提升智商核心模块的功能,辅助我们更好的生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