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126 lines (105 loc) · 5.97 KB

message.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126 lines (105 loc) · 5.97 KB

HTTP报文

报文结构

报文分为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大概是长这么个样子

请求报文可能是这样的

GET /index.html HTTP/1.1
Accept: text/html
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
Connection: keep-alive
HOST: www.demo.com

响应报文可能是这样的

HTTP/1.1 200 OK
Date: Tue, 01 May 2018 03:29:38 GMT
Connection: keep-alive
Content-Encoding: gzip
Content-Type: text/html; charset=UTF-8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

这两个报文大概的意思就是

客户端对服务器端说:嗨,哥们,我要index.html的资源,我使用的http协议版本是1.1, 接受的资源类型预期是html, 而且支持gzip压缩(不行的话给我deflate压缩的也行)我们的连接是最好是要可以复用的,这样就不用不断的建立连接。我的地址是www.demo.com

服务器听到客户端发来的信息后,发现这个请求时合理的,于是便给客户端回复:如你所愿,你要的数据是:<html>.....balalbalabala

通过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一请求一回答的方式,形成了基于http协议的通讯方式。可以理解为http协议是规定了数据在通讯上的格式(一种约定), 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通过遵循这种约定来理解双方所表述的内容。

那我们来介绍下双方的约定

请求报文

对于请求报文, 由于是请求,所以它需要有一个请求的意图类型,常用的请求的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 GET
  • POST
  • PUT
  • DELETE
  • HEAD
  • OPTIONS

表示请求类型的描述会放到请求报文的第一行,称之为请求行

GET /index.html HTTP/1.1

请求类型后面跟着的是资源的URL和http的版本, http在出现到现在经历了0.9, 1.0, 1.1, 2.0 这几个版本,每个版本都会所有不同。目前使用广泛的是http1.1版本。

首部(header)

请求行之后,跟着的便是首部header, 首部的作用是用来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附加一些的信息,这些信息指导着双方的一些行为,比如压缩、缓存控制等。header根据使用的范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General header

请求和响应都能被使用, 常用的的通用首部有Date, Cache-Control, Connection, Date表示http报文的发送时间,Cache-Control则具体指明了在请求/响应过程中缓存的机制, 而Connection则指明这个网络连接是否是持久连接。

Request header

Request header是使用在请求里面的。比如Accept, Accept-*, If-*, User-Agent, Cookie, Referer等。

Response header

Response header是使用在响应报文的头部。比如Age, Location, Server等一些字段

Entity header

对报文中实体内容的描述, 在响应报文和请求报文中都可能出现, 比如: Content-Length, Content-Language, Content-Encoding

主体(Body)

请求或者响应的主体则是在一次请求/响应中需要额外传输的数据。比如GET & HEAD就不需要主体,但是POST则需要搭载额外的数据进行传输,这个数据便是放到BODY中进行传输。而对于传输的数据,为了减少传输的数据量,可以对放到报文主体里的实体进行压缩。在http协议里称之为内容编码。内容编码的实体由客户端接受并进行解码。常见的内容编码方式有如下几种:

  • gzip
  • compress
  • deflate(zlib)
  • identity(不进行编码)

客户端在发送一个请求的时候,可以通过Accept-Encoding来告诉服务器自己接受哪几种的编码格式。服务器可通过Content-Encoding来说明自己是选用哪种编码格式对实体进行编码的。

为了将实体内容尽快的呈现出来,http里也有一种叫分块传输编码的技术。有的时候服务器没法确定主体大小,或者一些其他原因,希望将消息一块一块的进行传输,这时候便会使用这种分块传输编码的技术。这时在响应报文中的会有Transfer-Encoding: chunked, 而且一般不会有Content-Length

在传输实体的时候,有大量的需求是需要传输不同数据类型的数据。比如你上传一张图片,其实包含了图片信息和图片的介绍信息。在http中,采用了MIME机制,能够处理多种数据类型的组合。其包含multipart/form-datamultipart/byteranges

POST请求中,它能将实体放到报文主体中进行提交。其中就包含了利用MIME机制传输图片或者视频。POST提交的主体一般包含如下几种常用的类型:

  •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POST http://www.example.com HTTP/1.1
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charset=utf-8

title=test&sub%5B%5D=1&sub%5B%5D=2&sub%5B%5D=3
  • multipart/form-data
POST http://www.example.com HTTP/1.1
Content-Type:multipart/form-data; boundary=----WebKitFormBoundaryrGKCBY7qhFd3TrwA

------WebKitFormBoundaryrGKCBY7qhFd3TrwA
Content-Disposition: form-data; name="text"

title
------WebKitFormBoundaryrGKCBY7qhFd3TrwA
Content-Disposition: form-data; name="file"; filename="chrome.png"
Content-Type: image/png

PNG ... content of chrome.png ...
------WebKitFormBoundaryrGKCBY7qhFd3TrwA--
  • application/json
POST http://www.example.com HTTP/1.1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charset=utf-8

{"title":"test","sub":[1,2,3]}
  • text/xml
POST http://www.example.com HTTP/1.1
Content-Type: text/xml
<?xml version="1.0"?>
<methodCall>
    <methodName>examples.getStateName</methodName>
    <params>
        <param>
            <value><i4>41</i4></value>
        </param>
    </params>
</methodCall>

通过这几种媒体类型,将数据提交到服务器。而服务器通常会也根据Content-Type来对提交的内容进行解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