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编程语言比较熟悉的朋友,应该知道“反射”这个机制。Python作为一门动态语言,当然不会缺少这一重要功能。然而,在网络上却很少见到有详细或者深刻的剖析论文。下面结合一个web路由的实例来阐述python的反射机制的使用场景和核心本质。
一、web实例
考虑有这么一个场景,根据用户输入的url的不同,调用不同的函数,实现不同的操作,也就是一个url路由器的功能,这在web框架里是核心部件之一。下面有一个精简版的示例:
#首先,有一个commons模块,它里面有几个函数,分别用于展示不同的页面,代码如下:
def login():
print ("这是一个登陆页面!")
def logout():
print ("这是一个退出页面!")
def home():
print("这是网站主页面!")
#其次,有一个visit模块,作为程序入口,接受用户输入,展示相应的页面,代码如下:(这段代码是比较初级的写法)
import commons
def run():
inp = input("请输入您想访问页面的url: ").strip()
if inp == "login":
commons.login()
elif inp == "logout":
commons.logout()
elif inp == "home":
commons.home()
else:
print ("404")
if __name__ == '__main__':
run()
#我们运行visit.py,输入:home,页面结果如下:
请输入您想访问页面的url: home
这是网站主页面!
这就实现了一个简单的WEB路由功能,根据不同的url,执行不同的函数,获得不同的页面。
然而,让我们考虑一个问题,如果commons模块里有成百上千个函数呢(这非常正常)?。难道你在visit模块里写上成百上千个elif?显然这是不可能的!那么怎么破?
二、反射机制
仔细观察visit中的代码,我们会发现用户输入的url字符串和相应调用的函数名好像!如果能用这个字符串直接调用函数就好了!但是,前面我们已经说了字符串是不能用来调用函数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python为我们提供一个强大的内置函数:getattr!我们将前面的visit修改一下,代码如下:
#注意: 如果页面处理函数往往被分类放置在不同目录的不同模块中,例如上千个函数与模块,这样如果要实现上面的实例,需要很多import语句导入上百个模块, visit模块要对访问的url上千个判断,是否很累。
#实现
#python提供了一个特殊的方法:__import__(字符串参数)。通过它,我们就可以实现类似的反射功能。__import__()方法会根据参数,动态的导入同名的模块。
def run():
inp = input("请输入您想访问页面的url: ").strip()
modules, func = inp.split("/")
obj = __import__(modules)
if hasattr(obj, func):
func = getattr(obj, func)
func()
else:
print("404")
if __name__ == '__main__':
run()
#如果模块不在一个目录的情况:
def run():
inp = input("请输入您想访问页面的url: ").strip()
modules, func = inp.split("/")
obj = __import__("lib." + modules, fromlist=True) # 注意fromlist参数
if hasattr(obj, func):
func = getattr(obj, func)
func()
else:
print("404")
if __name__ == '__main__':
run()